石榴云/新疆日報記者 李琳
8月27日,伊寧市六星街亞歷山大手風琴珍藏館內(nèi),一曲終了,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卡米拉情不自禁起身鼓掌。“中國新疆的音樂、舞蹈,還有人們的笑容,都讓我覺得特別親切。”她動情地說,此次研學將成為她珍貴的回憶。這句話,道出了整個研學團成員共同的心聲。
8月22日至28日,北京外國語大學留學生研學團一行20余人,赴新疆開展為期7天的“理解當代中國 感知開放新疆”主題研學活動。他們先后走進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、溫泉縣,以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、伊寧市,從生產(chǎn)一線到自然景觀,從民俗街區(qū)到文博場館,以腳步丈量新疆發(fā)展軌跡,親眼見證真實立體的新疆新貌。
在博樂市青得里鎮(zhèn)夏布爾塔村特潤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園,留學生們詳細了解傳統(tǒng)手工藝與現(xiàn)代設(shè)計理念的融合創(chuàng)新。走進青得里鎮(zhèn)昂崩那巴格村的博樂市湖瑪食品加工廠,聽工作人員講解從牧場到餐桌的完整產(chǎn)業(yè)鏈,品嘗醇厚香甜的奶制品。
在溫泉縣,留學生們先后探訪新疆北鯢館、冷水魚基地和濕地水上溫泉公園。在高白鮭、虹鱒游弋的冷水魚基地,他們頻頻提問,了解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與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路徑。清風拂過濕地湖面,遠處天山輪廓隱約可見,留學生們不禁贊嘆:“這里的生態(tài)保護做得真好。”
在有著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”之稱的賽里木湖,湛藍的湖水與遠山白云相接,微風拂過,湖面泛起粼粼波光。來自貝寧的留學生郝強不斷按下相機快門,“這是我見過最純凈的湖,像一塊鑲嵌在草原上的寶石!”還有留學生俯身撿起湖邊的石子,說要把它帶回國。
8月26日,研學團一行走進特克斯縣。以《易經(jīng)》文化布局的八卦城讓留學生們眼前一亮。他們登頂太極壇俯瞰全城,八條主街對應(yīng)八卦方位,科學合理的設(shè)計使這里即便沒有紅綠燈也能暢通有序。非洲學院外籍教師伊斯曼感嘆:“這座城市不僅美麗,而且充滿智慧。”
當天下午,喀拉峻草原迎來這批特殊的客人。八月的草原綠意未褪、微黃初染,牛羊如珍珠般散落草場。來自剛果(布)的張小龍即興吟誦李白《將進酒》中的詩句,贏得一片掌聲;來自蘇丹的艾沙靜坐草原,良久才說:“站在這里,感覺心胸都變開闊了,特別自由。”在景區(qū),亞洲學院外籍教師漢迪偶遇本國游客,兩人交談起來。“現(xiàn)在來中國越來越方便,我一定要向更多朋友推薦新疆。”漢迪說。
在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游區(qū),藍色大門、墻壁與彩色馬車構(gòu)成獨特風景。“這種藍色讓人心動了。”郝強贊嘆。馬來西亞留學生魏靖軒則一路拍照,“每一棟房子都像藝術(shù)品,走在這里就像逛民居博物館。”
在居民庭院葡萄架下,留學生們體驗制作維吾爾族花帽,串珠子、綴鈴鐺,歡笑聲不絕于耳。據(jù)介紹,目前喀贊其民俗旅游區(qū)已打造88處民俗家訪點,帶動3000多人就業(yè),實現(xiàn)文化保護與群眾增收雙贏。
在六星街景區(qū),留學生們或傾聽手風琴演奏,或體驗民族風旅拍,或品嘗地道美食。剛果(布)留學生董婷說:“這里的氛圍太歡樂了,人們都特別友好,我肯定還會來!”
研學團還走訪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、伊寧市多民族文化展示館,系統(tǒng)了解當?shù)囟嗝褡骞餐?、共同發(fā)展的歷史脈絡(luò)與現(xiàn)實成就。
8月28日,研學團返京。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留學生邱婧妍表示:“一周的時間很短,但看到的、感受到的太多了。”來自剛果(布)的留學生馬夏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見聞:“開放的中國新疆值得被更多人看見!”留學生們紛紛表示,愿成為中國新疆故事的傳播者,讓世界看見一個真實、立體、開放的新疆。